http://www.sinchew-i.com/special/relics/ssr8.shtml?ssr801.html
古時活動中心鎮興宮
updated:2000/07/22 13:04 MYT丹華人歷史里程碑
雖然吉蘭丹州華裔人口也只不過是區區的5%左右,但是對於祖先所留下來的宗教信仰,即使是經過數百年來的丹州文化薰陶之下,丹州內的廟宇都有令人感到驕傲的一面。 其中坐落在哥打巴魯唐人坡的媽祖廟──鎮興宮更是丹州華族往日的根基地,其細膩的雕刻顯示了華社歷久不衰的文化精粹,這間廟宇可說是吉蘭丹州華人歷史的里程碑,它是經過了3次的重建、多次的修建才有今天的堂皇規模。
根據由丹州拿督黃昆福所撰寫的《吉蘭丹和華人》中指出,當時的媽祖廟是古時吉蘭丹州華人社會的活動中心,在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有一名來自福建漳州六甲鄉人林伯顯乘船南下,卻在途中遇上颶風,隨著海浪的漂流,他抵達丹州萬捷海岸,當時他身上的財務全沉沒在海水中,登岸時只有他隨身所供奉的媽祖…… 那時候林伯顯再坐小舟到大港頂古舍(現在的古夏河)附近的村落,開闢墾荒種植食糧,並與當地的馬來村民建立良好關係,才得安然居住下來;當時,林伯顯尋找到安身之地後,便開始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安置媽祖的金身。 結果當時他在現在的格底里附近6英哩處的刺仔腳督公樹(TOK KONG MEK)建了一間簡陋的小廟宇,也就是目前聖春宮的前身。 而後來哥打巴魯唐人坡的華人當時要到聖春宮拜神時都得溯江到大媽廟,因為到聖春宮燒香而感到十分不便,便在唐人坡建築了一間廟宇,也就是今天的鎮興宮,並依照聖春宮媽祖像,另造一座金身奉拜。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