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新村──庶民历史的观点

资料来源:
http://sgsocietyofasianstudies.wordpress.com/2010/11/16/%E6%96%87%E5%8C%96%E6%B2%99%E7%AC%BC%E8%AE%B2%E5%BA%A7%E7%B3%BB%E5%88%97-42010%E3%80%8A%E3%80%8C%E7%B4%A7%E6%80%A5%E7%8A%B6%E6%80%81%E3%80%8D%E3%80%81%E7%A7%BB%E6%B0%91%E6%95%85%E4%BA%8B%E4%B8%8E/

文化沙龙讲座系列 4/2010:《「紧急状态」、移民故事与马来(西)亚华人「新村」──庶民历史的观点》




主讲人:陈丁辉 
      日期:2010年12月5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2时30分至4时30分
      地点: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大厦5楼

「紧急状态」、移民故事与马来(西)亚华人「新村」──庶民历史的观点 
英国殖民政府于1948年6月23日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正式掀开与马来亚共产党长达十二年的「内战」。英政府为了切断乡村居民和马共的联系,有计划地将五十万的乡村人口集中到480个的「移殖区」,随后更名为「新村」。至今马来半岛乃有450个「新村」被保留下来。主讲者有机会走访勘察将近200个华人新村,并以其中四个「新村」为研究个案,通过耆老的口述重新理解「紧急状态」和「新村」对当事人的影响和意义。
依据英政府的构思与规划,「新村」拥有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如警察局、人民会堂、小学、巴刹、医疗所、商店和住宅区、道路以及水电供应等。然而政策具体执行落实时,往往因为时间仓促、人力和资源不足而出现落差。经过一甲子的岁月,「新村」的面貌景观因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主讲者从庶民历史的观点出发,分享「紧急状态」时期的老照片、移民故事和新村的日常生活,强调一种民间的、从下而上的视角来回应长期由官方主导的历史论述。


主讲
陈丁辉现为澳大利亚Murdoch University亚洲研究中心(Asia Research Centre)博士候选人。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研究员。2010年1月至7月期间担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李光前研究基金(Lee Kong Chian Research Fellowship)的访问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