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说,有海水到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踪影,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在 丁加奴河口有一个年代相当悠久的唐人坡 CHINA TOWN,这里有许多数百年历史的建筑 物,最近甚至被总部设在美国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列为名胜古迹处理,并拨款资助维修。 |
资料来源:(更多资料见)
http://terengganu.s5.com/history01.html
于海上丝绸之路之时,中国人东西亚地理观中的马来半岛 ,丁加奴拥有多个古名,其中有登牙浓(宋)、丁家卢(元)、丁呵儿(明)及丁架路(郑和)等等,说明在古 代,丁加奴早已是中国人熟悉的地方,商贾来往的贸易中心。在元朝(公元1279-1368年),著名的青年旅行家汪大渊 在他旅途所著的‘岛夷志’中,述得十分清楚有关当时丁 加奴的人文、地理、气候以及土产。 在明朝初的时候,伟大航海家及外交家郑和三宝海军统领(Admiral )七下西洋,从 1405 年到 1433年,他的庞大远洋舰队共有 62 艘特大船只,最大的宝船,长 440尺,宽 180尺,载重1000 吨,小船 100 余艘,官兵有大约二万七千名,他们的任务是替当时永乐皇帝朱棣,到各国作亲 善访问并扬武中国的权威,不过传说主要的为了寻找失踪的侄儿,也就是第二任的明朝惠帝建文。 |
郑和三宝的舰队曾经到过丁加奴海岸处的海域,并有迹象显示,巡逻小队进入丁加奴河流域,在探险的时候,到达支流Sg.Nerus的急流处Jeram 吸取食水,官兵们甚至在现在的三宝庙处上岸,此后的中国移民陆续于公元1500年左右,曾迁居该处附近的沿河地区,因为,这里非常适合农耕。在达都山(Bukit Datu)及罗宋(Losong)的范围里,我们在最近挖掘到许多300年左右的古墓及墓碑,其中有一面相信是明朝皇室后裔的墓碑, 上面刻有朱栖梧的名字,葬于清朝初年乾隆年间(1736)。
|
在这里住有数万名华人,路名称为 Kampong Cina,从 Wakaf Kedai Binjai,今日的斯里马来西亚旅社(Hotel Seri Malaysia) 开始 ,到中央大巴杀(Pasar Besar Kedai Payang)为止,在古时候,Kedai Binjai 以及 Kedai Payang 都是马来 同胞集中买卖交易的市场中心。几个世纪以来,从明末至清、民时期,华人早期的移民都是集居在唐人坡这一带,他们促进了兴盛的 商业活动并发展到丁加奴河中流的蔗坡Chepoh、唐人福村 Kg.Cina Hak、浮罗芭咪 Pulau Babi(Pulau Bahagia)、猪莪 Tirok、波南村 Kg.Palem、崇罗蒙Telemong 等等,提升农业活动,包括种植甘蔗、胡 椒、柑及养殖家畜,他们也在德坡 Tepoh 粘土区建设砖厂,而铜器制造过程、造船技术、染布方法等等,都有 迹象显示是中国人的技术转移。
在公元 1719-1720 年左右,最先到达瓜拉丁加奴的英国商人,亚历山大哈米顿队长(CaptainAlexander Hamilton),在他旅途里有提到有关唐人坡的情景,他描绘到当时在 1719-1720 年, 华人的人数有大约 500 家左右,每年还有 3 或 4 船只的货物来往,出口有大约 300 吨的胡椒,以及黄金,农业方面有各类的水果等等,还有家禽以及鱼类。 当然往后的到访者有许多,并包括马来作家 Munshi Abdulah 都有提到唐人坡,可见得 CHINATOWN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当时马来亚半岛的西海岸还没有真正发展,主要原因应 该是丁加奴以及东海岸沿海一带比较接近中国大陆,在历史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中西海道大动脉,保持密切的来往。 在历史上记载 CHINA TOWN华人族群中,前后被丁加奴苏丹委任有7位甲必丹,出任为华社的领袖,他们是:张朝荣(1750-1820)、高玉成(1782-不详)、林永发(1798-1847),高德利 (1810-不详)、刘建治(不详)、黄德修(宏谟)、高瑞能(不详)。 同时,丁加奴苏丹亦另外委任了四位老爹(Low Tiey),他们是翻译官(相等于清朝佥事郎),处理华社的问题,文书的来往都是以爪夷字(阿拉伯字母)书写,四位老爹是林庆星(1820-1849) 、林庆云(1825-1882)、林建茂(不详)、林建绍(不详-1911)、最后的老爹林建绍也被称为老爹甲必丹。 |
丁加奴州政府的旅游,艺术及文化委员会非常欢迎游客莅临唐人坡CHINA TOWN 参观旅游重点,当游客进入唐人坡时,还可以看到中国式的牌楼呢!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