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登嘉樓(丁加奴)历史

资料来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5%98%89%E6%A8%93

登嘉楼之马来文《爪哇史頌》本为Trengganu,葡萄牙人Talagano,后来改成Terengganu。
华文名称方面,中国《汉书》称为都元国,《康泰吴时外国传》和《水经注》称为屈都乾宋代諸蕃志》中称登牙儂元代島夷志略》称丁家廬,元代《大德南海志》作丁茄蘆,明代鄭和航海圖》中作丁家下路,清代《海國見聞錄》作丁葛奴。
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英国殖民者手中独立以来,Terengganu的中文译名一直都是丁加奴,包括马来西亚所有中小学的华文教科书都用丁加奴。20世紀70年代,当地华人开始用登嘉楼这名称,当地一些华族会馆有用此名,例如“登嘉楼海南会馆”,“登嘉楼福建会馆”等,另外当地商家及各华团多用登嘉楼。
2004年9月,当地华人以丁加奴此名带有贬义,即添“丁”“加”做“奴”才或“奴”隶为由,正式向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要求改名为登嘉楼,他们认为登嘉楼的字形具美感,且有“登”上更“嘉”一层“楼”之意,较为吉祥。当地华人也提出登嘉楼此词在该地已使用了30年之久。
某些人对此事有其他意见,;例如有者认为“登嘉楼”三字笔划多,书写不便,建议沿用原来的“丁加”二字,把“奴”改成“努”,也有“努力”的含意。
2005年4月8日,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后正式宣布,决定使用“登嘉楼”,州首府瓜拉丁加奴则改称瓜拉登嘉楼,而全马来西亚的中小学华文教科书也将逐渐改名。

登嘉楼最早的記載出現於中國历史典籍和商人與航海家的紀錄。《汉书》称为都元国,《康泰吴时外国传》和《水经注》称为屈都乾都乾都是马来西亚丁家奴濒海县城 Kuala Dungan 之对音;都乾是dungun 的对音,马来语中羊味果之意。[1]
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
波辽国南去,到屈都乾国,土地有人民可二千余家,皆曰朱吾县民,叛居其中。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藿香
水经注》引晋书地道记
朱吾县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县民汉时不堪二千石长吏苛求,引屈都乾为国
中國宋代《諸蕃志》中的登牙儂。14世紀初葉,航海家汪大淵造訪此地,在所著《島夷志略》一書有專篇《丁家廬》記載:「山高曠,田中下,民足食,春多雨,氣候微熱,男女椎髻,穿綠頡布短衫,繫遮裡絹。……產降真、黃蠟、玳瑁。」。15世紀鄭和航海圖》中作「丁家下路」。《明史》卷三二五作「丁機宜」。
一如馬來其他的州屬,丁加奴在伊斯蘭教未傳入前,是佛教與印度教的文化混合萬物有靈論的傳統信仰社會。8世紀左右,丁加奴屬於三佛齊的勢力下,1365年成為滿者伯夷帝國的籓屬,15世紀成為滿剌加蘇丹國(馬六甲王朝)的一部份,16世紀臣服於暹羅。18世紀出現首位蘇丹,1909年大英帝國取代暹羅取得了對丁加奴的控制,屬於大英帝國不列顛之保護領。而後丁加奴成為大英帝國的馬來屬邦之一。1928年發生人民起義反抗英國統治。二戰期間,馬來亞為日本佔領,日本政府將吉蘭丹吉打玻璃市、丁加奴歸入暹羅的一部份。而後日軍挫敗,上述馬來亞各邦再度回到英國控制之下。1948年丁加奴成為馬來亞聯合邦的一部份。1957年成為獨立的馬來亞的一州。
2005年4月8日,在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后,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正式宣布,丁加奴改华文译名为登嘉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